信息来源: 读特 信息提供日期:2020-01-13 浏览:758
“希望深圳能够按照《对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公司改革发展的意见》将有关要求更好地落到实处,在支持民营公司发展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6日,市政协委员赵卫民在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报到现场表示,深圳是全国市场经济的摇篮,民营经济是深圳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呼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公司的支持。
与赵卫民一样,多位市政协委员把目光聚焦到如何进一步落实惠民企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上。
为民营公司发展排忧解难
“民营公司具有创新活力,要建设先行示范区,类似腾讯、华为、比亚迪、大族激光等一批行业龙头民营公司不是多,而是太少了。”市政协委员朱小萍表示,深圳不仅要孕育一大批细分领域行业的领军公司,更要培育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本土民营公司。
朱小萍表示,近两年深圳出台了“降成本28条”“营商环境2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民营公司庞大的基数和民营公司本身力量弱小的特性,还需要加大力度,继续支持民营公司做精做优做大。
当前深圳正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公司要发展,必然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特别是产物研发等,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而民营公司的融资渠道有限,方式单一。朱小萍认为,越是总体经济不乐观的情况下,政府越要为民营公司排忧解难,以新的举措,大力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朱小萍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帮助支持品牌信誉好且对深圳经济做出较大贡献的民营公司,解决民营公司贷款和续贷问题,让民营公司减轻压力,打消顾虑,轻装上阵。
市政协委员詹惠军也带来对于破除中小公司融资困境的提案。他认为,深圳市金融服务平台、工商联组织在助力中小公司的发展方面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建议充分发挥中间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共同搭建金融公司信息平台,以“产业园区”为支点,工商联组织为纽带,研讨“公司-园区-工商联-银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政府”等多位一体的支撑体系构建。
以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当前,深圳正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创新先行区。中小微公司是深圳最具创新能力的群体,也是深圳创新资源的重要来源。
市政协委员韩玉表示,过去深圳孕育了华为、中兴、腾讯、平安、招商等一批世界级的明星公司,但同时也有千千万万的科技型中小公司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前深圳尚未有针对“隐形冠军”的具体扶持政策和发展措施,建议应对此引起重视,制定对于“隐形冠军”的专项扶持政策。
针对近年来深圳科技公司孵化器的发展,市政协委员林振伟认为,当前深圳的孵化器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创业孵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创新创业的巨大服务需求,深圳市潜在的创新创业资源未能被充分挖掘。
林振伟建议,孵化器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公司需求,应该走主题式、精品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从不同维度将孵化器进行细分,同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有真才实学的海归中坚力量人才来深圳创业。
科学技术界委员在提交的《对于调动中小公司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提案》中也建议,要加强市、区政府联动体制机制,强化科研院校和公司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政策导向指引和财政金融政策激励等手段充分调动中小微公司的创新动能。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企政策
民营公司是深圳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据了解,截至2019年11月,深圳全市民营经济商事主体317.3万家,民营商事主体占比达到97.7%;其中私营公司194.4万家,在全市公司总量中占比达96.3%。民营中小公司贡献了全市50%的骋顿笔、70%的税收和授权专利、90%的新增就业。
然而,根据市总商会提交的《对于进一步落实我市惠民企政策的提案》,当前深圳民营公司对政策的知晓程度普遍不够高。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深圳市出台的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有25%的公司不知道,非常了解的只占6%。
市总商会建议,要进一步健全公司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加强现有政策的细化落实,整合和强化市、区、街道各级公司服务中心的职能,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平台和一站式服务对接机构。
针对当前公司竞争非中性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民营公司健康发展的现象,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厘清政府在鼓励、支持和保护民营公司发展方面的职能和责任,加强对民营公司相关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公司的信贷支持,支持科技型中小公司使用知识产权抵押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