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亚星视讯|会员|平台

今天是2025年07月03日,星期四,欢迎您访问深圳进入亚星视讯|会员|平台业协会官网

行业新闻

政府应放开民间行会管制

信息来源: 深圳进入亚星视讯|会员|平台业协会  信息提供日期:2005-01-30   浏览:5320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皓雯报道在许多行业,公司做大做强都经过一个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在一个经济体内发生,但身处全球化浪潮的中国公司却将角斗的剧场搬到世界各地。角斗伤害的不只是一起走出去的国内公司,也有剧场所在国的公司。

  对于西班牙烧鞋事件,我们可以指责所在国的公司势力经受不起全球化的浪潮,转而迁怒中国鞋。但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本报记者约谈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

易研究部主任梁艳芬、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后发现,中国公司、行业恐怕还有许多功课要补做。

  【小题】适应市场,而非入侵

  《国际先驱导报》:西班牙烧鞋事件已经过去几个月了,还是经常被提起,它似乎成了中国公司海外受挤压的一个标志。

  金柏松:其实这类事件一直就有,从前媒体没有报道,所以大家不知道。当然,这么激化的比较少。出现这种事件,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我们公司和西班牙公司竞争理念的差距。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公司还处在拼命扩张、你死我活的竞争阶段中。西班牙是发达国家,制鞋业能生存下来的公司不会拼命地去稿价格竞争。我们的理念是为了发财,他们的理念是追求平稳的状态。此时,中国公司进入得过快,一下子就把当地公司打垮了。公司一倒,雇用的平民失业,自然就会有冲突。

  宋泓:这可能也反映出,中国公司掌握产物出口的渠道比较少。一旦掌握了某一个渠道,就一窝蜂地进入。实际上应该逐渐地进行,否则,烧鞋影响的是整个行业。

  中国公司到海外市场,没有想到与当地公司、行业组织去沟通,去了解,和当地公司共同发展。而是只顾自己赚钱,这种掠夺性的增长,很容易导致当地人的反感。

  梁艳芬:海外华商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对当地人和当地文化不够尊重,没有沟通,就容易产生误会,容易结怨,再夹杂着经济利益,很难化解。

  【小题】低成本难堪低价值

  《国际先驱导报》:政府一直在鼓励公司走出去,中国产物也有成本低的优势,但是,公司在海外经常会遇到一些摩擦事件,烧鞋事件是比较激化的,还有一些是合法的壁垒,像反倾销。可是我们就是有劳动力密集、低成本的优势,难道我们要舍弃这些优势,提高价格去海外竞争吗?

  金柏松: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我们的公司到国外不会销售,主要靠降价。我们的公司也没有太多品牌意识,似乎中国产物只能做低端销售,进不到高层次的商场。其实我们的产物档次已经够高,但精致度不够,关键是公司没有把产物提升到一定高度的意识,不去在细节上下功夫,也不打造品牌。这造成了提起中国货,很多人直接就联想到便宜货的现象。

  我们的低成本是靠什么得来的?很多公司没有研发成本,靠模仿;不搞营销,不了解整个市场。这些原本应该有的成本都没有,才做到价格低廉。

  其实,这种情况下,公司也很难做品牌,你做得好,别人就会模仿你。按照规律来说,公司应该经过一轮大规模兼并,成为几个大公司,然后再出去。但是我们的中小公司还没有经过兼并就出去了,在海外市场盲目销售,也不讲求长远发展。

  【小题】以行业协会约束不良行为

  《国际先驱导报》:那么公司该如何去避免出现类似的贸易摩擦?

  金柏松:我认为中小制造公司应该搞联合制造体,有的专门做销售,有的专门做研发,把公司做大、做规范了。否则,很难在一个行业里做深做透。

  从前,诸如环保、研发、营销等等很多成本我们都没有计算,公司做大,这些成本都计算进去,低价不成为优势,竞争就靠产物的品牌和质量了。

  还有就是不要想暴富,要当成事业来做,做出口,要和当地打成一片,不要让当地公司觉得没有出路。

  梁艳芬:不懂得国际贸易规则的人去做国际贸易,就难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我们应该对小的外贸商进行培训,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国际贸易的一些规则。

  宋泓:多成立行业组织、行业协会,来和当地行业协会沟通,了解当地市场。我们现在虽然有一些行业协会,但是都是官方的,在这方面起的作用很小。

  要鼓励公司自主自发地成立行业协会,规范公司行为,统一标准,如果哪个公司打价格战、做一些违规行为,行业协会就可以对这个公司予以惩罚。我们公司之间一直是竞争的,很少共同去做一件事。

  《国际先驱导报》:公司只要有意愿,就可以成立行业协会吗?

  金柏松:这个正是我们呼吁政府放开的。给予行业协会成立的自由,赋予他们更多的权力。行业协会在公司综合管理,鼓励良性竞争方面能够起到很大作用。

  现在国家宏观调控、微观调整都做得很好,但是这一块属于中观调控,处于体制缺位的现状。

    宋泓:政府除了这方面要放开外,还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强调与其他国家的互惠性,引导公司在出口贸易的时候考虑到其他国家公司的感受。